50年代初宣武区少年儿童组织的建立和活动

黄慕慈  马爱琴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也是中国少年儿童先锋队建队50周年。我们曾作为宣武区最早的少年儿童工作者,具体负责筹建少年儿童组织和大型活动的开展。

    我区少年儿童组织的建立,是在市青委(团市委)区委青委领导下进行的。那时,全区学校很少,共有小学34所,其中市立13所,厂办1所,私立20所;中学5国立1所,私立4所。市青委在筹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过程中,也酝酿着少年儿童组织的建立。19492的一天,市青委少儿部李学信、江焦带着哈尔滨市儿童团的总辅导员来到春明小学,找到地下党员梁慧霞等,向她们介绍了儿童团的宗旨、指导思想、组织形式、活动内容;明确领导体系为共产党——共青团——儿童团,还向她们介绍了成立儿童团的情况。经过宣传、组织、酝酿,本区第一个少年儿童组织——春明小学少年儿童团于4月份成立了,辅导员为梁慧霞。接着儿童团组织逐渐扩大到汇文三小(宣外大街小学)、老墙根小学。19491013,团中央通过了《关于建立中国少年儿童队的决议》,标志着全国统一的少年儿童组织的成立。市青委(团市委)下达决议后,由区委青委刘植平和小学党支部书记兼中心小学校长冯启文(刚解放时全区小学只有一个党支部,中心小学校长领导全区小学工作),领导有关同志研究《决议》的贯彻实施,组织小教团员和部分小学校长学习文件、领会精神。当时还分析研究了具备建队条件的学校,主要条件是:是否有教师团员和积极分子、是否有适合的辅导员,还要看一看小学校长的政治态度是否积极。选好总辅导员是开展好少年儿童工作的关键,辅导员是少年儿童的朋友和指导者,辅导员必须热爱、尊重、信任少年儿童,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帮助他们进步,用实际行动影响他们健良成长。解放初期,人民获得解放,祖国获得新生,使许多青年教师心潮澎湃,

    他们政治上要求进步,积极争取入团、入党,很快涌现出一批优秀辅导员,如:马爱琴、戴鹤、刘全福、王守忠、陈宗仙、李凤临、刘桂珍、刘慧茹、张淑芬、赵维廉、安文铎等,其中750年来一起坚守在区教育工作岗位上。在他们的积极努力下,少年儿童队建队工作顺利展开,第一批建立少年儿童队的学校有中心小学(菜市口胡同小学)自新路小学、回院二附小等7所小学,之后建队较早的学校还有糖房胡同小学、育才学校、上斜街一小、上斜街二小、牛街小学、善果寺小学等。19505月,第一批建队学校在回院二附小操场举行了建队仪式,会场上红旗彩旗飘扬,队员们身穿白衬衫、蓝裤子,佩戴红领巾,大约500人左右,有出旗仪式,团市委、团区委领导讲话,向辅导员发了聘书,献上了红领巾,还有辅导员和少年儿童队员代表讲话,会开得很隆重。

    19536月,团中央决定中国少年儿童先锋队更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规定,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少先队之所以以先锋作为队的名称,是为了教育少年儿童学习先锋的伟大榜样,继承他们的光荣传统和事业。队章还对少先队的组织机构、入队申请、队员权利和义务、队员奖惩、入队仪式、队员标志、队旗、队礼、红领巾、呼号、队歌、队会仪式等许多方面做了明确说明。

    少先队组织在党团组织领导下,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的五爱教育为核心,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成为学校教育的有力助手。在教育活动中提倡少年儿童的广泛参与,充分发挥少年儿童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他们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人。少年儿童一开始就参与活动的准备工作,使活动的准备过程也成为教育过程,就使他们受到教育,得到锻炼,增长才干。

记忆犹新的少先队活动有:

    一、接受毛主席检阅。每逢“五一”、“十一”的节日庆典中,少先队的游行方阵有鸽子队、气球队,队伍走到天安门前,那象征和平的白鸽飞向天空,那五彩缤纷的气球腾空而起,把游行队伍推向一个新高潮。值得一提的是,在广场最前边的少先队队伍,他们手举花束,高呼口号,拥向天安门的金水桥的狂欢场面,当毛主席及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走下主席台到东西两侧红墙边,同群众亲切招手时,全场群众跳跃、欢呼,情不自禁的高喊“看见了,看见了”,一片欢腾的海洋,久久不能平息。

二、快乐的暑假生活。每逢暑假,是少年儿童最高兴的时候,也是少年儿童工作者和辅导员最忙碌的时候。夏令营、儿童乐园、爬山野营、月光晚会……是孩子们最喜欢参加的假期活动。1950年是建队后的第一个暑假,我们在春明小学(现区职教中心)举办了第一次“儿童乐园”。儿童乐园主任是梁慧霞,副主任是容观慧(北师派出的支援暑期工作的学生),抽调了回民学院40名优秀高中生和少先队辅导员,义务服务一个月。园内设有阅览室、游艺室、棋室等吸收学生参加,并组织合唱队、舞蹈队定期练习。还有不定期的故事会、文艺演出等大型集体活动,深受学生欢迎,得到家长和社会的好评。

    三、欢庆节日的活动。195061,我们部分学校少先队员参加了在中山公园音乐堂举行的全市少年儿童集会,庆祝第一届国际儿童节。此后,每年“六一”,全市或各区都分别在各大公园,用不同形式举办欢庆节日的大型活动。一次我区负责中山公园游园晚会西侧活动。当孩子们玩兴正高的时候,看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朱总司令走进了我们活动区。我急忙跑过去握着他的大手,代表全体儿童欢迎朱总司令。他老人家坐在我们中间,慈祥地微笑着,向孩子们问候“节日好!”我和孩子们都沉浸在无比幸福之中。

    四、党的中心工作也有少先队员的足迹。1950年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高潮,青少年们走向街头,用快板、话报剧、相声等文艺形式,控诉美帝暴行、批判崇美、恐美的思想,他们写慰问信、做慰问袋、送慰问品,充分表达了对志愿军的热爱。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后,少先队随即开展了“小五年计划”活动,他们开展饲养小动物、植物栽培、绿化环境等活动,大批少年儿童在房前屋后、道路两旁种植蓖麻、向日葵等油料作物,将大量蓖麻和葵花子献给了国家。

    五十年代初期,处在国家伟大变革中的少年儿童,受到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思想教育。这些教育活动从革命的启蒙教育入手,深入少年儿童思想实际,激发了他们对共产党、对祖国、对人民的强烈感情,产生了热爱、献身、积极向上的愿望,这些为他们以后的成长奠定了较牢固的思想基础。总之,五十年代初,少年儿童组织教育活动,既继承和发扬了老区教育传统,又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对一代少年儿童进行了很好的素质教育,充分体现出少先队组织是学习共产主义的大学校。

西城区委党史办(区志办)主办    北京市西城区数据局承办     ICP备案序号:京ICP备19014909号-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菜园街51号    邮编:100054  Email:dsbxck@bjxch.gov.cn